在逻辑学中,概念的外延与内涵呈反比关系:外延越大,内涵越小。 例如,“生物”的外延极广(涵盖所有生命体),但内涵极少(仅需满足“有生命”这一特征);而“哺乳动物”外延缩小(仅限胎生动物),内涵则增加(需满足恒温、有毛发等更多属性)。以下是具体例证与分析:
-
“交通工具”与“汽车”
“交通工具”外延极大(包括汽车、飞机、轮船等),但内涵仅需满足“运输工具”这一基础属性;而“汽车”外延缩小(仅指四轮机动车辆),内涵则需增加“内燃机驱动”“载人功能”等具体特征。 -
“水果”与“苹果”
“水果”外延覆盖所有植物果实(如香蕉、橘子),内涵仅需“可食用”“含种子”等简单条件;而“苹果”外延限于特定果实,内涵需补充“蔷薇科”“圆形果形”“甜酸口感”等详细属性。 -
“家具”与“木质椅子”
“家具”外延包含所有家居用品(桌子、沙发等),内涵仅需“用于居住空间”;“木质椅子”外延更窄(排除金属或塑料椅子),内涵则需明确“木材制作”“四条腿”“坐具功能”等限定条件。
理解这一规律有助于精准定义概念:外延的扩展以牺牲内涵细节为代价,反之亦然。 实际应用中,需根据需求平衡二者的广度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