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的“屎臭味”通常源于微生物滋生、管道二次污染或消毒剂残留等三大主因,具体表现为藻类分泌物、管道“窝水”或氯胺反应产生的硫化物气味。以下是关键成因及应对建议:
-
微生物代谢产物
水源富营养化时,藻类(如硅藻、蓝藻)或放线菌大量繁殖,分泌土臭素(GSM)和二甲基异冰片(2-MIB)等物质,产生类似粪便的霉臭味。高温季节或枯水期更易出现此类问题。 -
管道二次污染
老旧管道、不合格管材或长期未清洗的二次供水水箱会滋生细菌,形成生物膜。水流停滞时(如“窝水”现象),厌氧菌分解有机物释放硫化氢,产生腐臭味。新建小区若使用劣质PPR管,也可能溶出有机物异味。 -
消毒副产物反应
水厂为杀菌投加的氯与水中有机物反应生成氯胺,或与硫化物结合产生硫醇类物质,可能散发类似排泄物的刺鼻气味。余氯过量时尤其明显,但煮沸可加速挥发。
提示:若异味持续,建议先排放滞留管道水,排查小区水箱清洁记录;紧急情况下可使用活性炭过滤或煮沸法临时处理,并联系供水部门检测水源是否受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