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运客车驾驶人连续驾驶不得超过4小时,停车休息不少于20分钟,且24小时内累计驾驶不超过8小时,以避免疲劳驾驶引发事故。相关法规对驾驶时长、休息时间、夜间行驶等有明确限制,并配有严格处罚措施。
连续驾驶时长与休息要求是疲劳驾驶管理的核心。根据规定,驾驶人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每次停车休息不少于20分钟。长途客运车辆需通过车载终端实时监控驾驶行为,确保合规。若班线单程超过400公里或高速公路超过600公里,必须配备至少两名交替驾驶的司机。
疲劳驾驶的特殊时段限制进一步细化安全要求。夜间(22:00至次日6:00)行驶的客运车辆,连续驾驶最长不得超过2小时,且车速不得超过日间限速的80%。跨省长途班车还应执行凌晨2:00至5:00停车休息或接驳运输制度,以降低夜间行车风险。
针对违法行为,处罚标准明确且严厉。若发现驾驶人超时驾驶,将面临扣9分、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涉事企业可能被停业整顿甚至吊销道路运输资质。监管系统通过动态监控、轨迹回放及人脸识别技术锁定疲劳驾驶证据,提升执法精准度。
企业需通过技术手段与管理制度结合落实主体责任。除安装主动防控设备外,应建立驾驶人档案、强制轮班计划及健康监测机制,确保驾驶员身心状态符合安全行车条件。乘客亦可监督违规行为,通过车内公示信息举报超时驾驶情况。
遵守疲劳驾驶规定是保障客运安全的首要前提。驾驶人应主动规划行程与休息节点,企业须强化动态监管,公众需提升安全意识,共同维护道路运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