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股股东与公司的关联交易是公司治理中的关键议题,其本质是控股股东通过投资或控制关系与公司进行的资源转移行为。这类交易具有双面性:既可能通过稳定供应链、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也可能因利益输送、定价不公等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权益。法律允许合规的关联交易,但严格禁止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核心在于程序合规、信息披露和实质公平三要素。
-
关联交易的界定与类型
控股股东指持股比例超过50%或对公司决策有重大影响的股东。关联交易涵盖商品购销、资金拆借、资产重组等多种形式,例如低价采购公司产品高价转售、无偿占用公司资金等。交易是否公允需结合市场可比价格、行业惯例综合判断。 -
法律合规的核心要求
- 程序正当:重大关联交易需经非关联董事或股东会批准,控股股东需回避表决。
- 信息披露:需完整披露交易条款、定价依据及对公司财务的影响,避免隐瞒关键信息。
- 实质公平:交易价格需符合独立第三方标准,避免通过虚高评估、隐性条款转移利益。
-
风险与防范措施
控股股东可能通过资产剥离、担保套现等手段掏空公司。企业应建立独立审计、关联方清单等内控机制,中小股东可依据《公司法》提起代位诉讼追究赔偿责任。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实行穿透式审查,违规者面临高额罚金或市场禁入。
提示:企业需定期审查关联交易合规性,中小股东应积极行使知情权与监督权。平衡效率与公平,才能实现关联交易的长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