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畏者无惧
“无知者无畏”的下一句是 “无畏者无惧” ,二者合起来构成完整表述,其含义和背景如下:
一、完整表述与出处
-
完整表述
“无知者无畏,无畏者无惧”是《论语·季氏篇第十六》中孔子的原话,出自《论语》这一儒家经典著作。
-
出处背景
孔子在此处讨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提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而“无知者无畏”是针对小人的状态,指因缺乏知识而无所畏惧,常被引申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比喻。
二、含义解析
-
“无知者无畏”的含义
指因缺乏知识或经验而产生的盲目勇气,常被误解为莽撞或鲁莽。例如,初生牛犊因不识老虎的凶猛而无所畏惧,但这种“无畏”往往缺乏判断力。
-
“无畏者无惧”的含义
与“无知者无畏”形成对比,指因拥有真知灼见而产生的坦然。真正的勇敢并非毫无畏惧,而是明辨是非后的从容应对。例如,海伦凯勒虽失明却能描绘出多彩世界,体现了“无畏者无惧”的境界。
三、相关辨析
-
常见误区 :部分人误将“无知者无畏”的下一句理解为“无畏者无敌”(如网络流传的“无知者无畏,无欲者无敌”),但此说法并无文献依据,属于现代网络误传。
-
深层内涵 :
-
积极层面 :鼓励求知,认为知识能带来真正的勇气;
-
警示意义 :提醒人们避免因盲目自信而冒失行事。
-
四、引用与影响
-
现代延伸 :王朔的小说《无知者无畏》借用了这一表述,赋予其新的哲学思考,但属于文学化改编。
-
现实意义 :在法律领域,“不知者无罪”是重要的法律原则,指因缺乏知识而无意违法可免责。
“无知者无畏”的下一句“无畏者无惧”既是对前一句的补充,也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提醒人们需在求知与谨慎之间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