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已形成规模化发展格局,全国相关企业总量超6.7万家,其中核心研发与制造企业约80-300家(统计口径差异),深圳、长三角、珠三角为三大集聚地,头部企业如优必选、科大讯飞、智元机器人等在全球市场具备技术竞争力。
产业规模与区域分布
- 企业数量:综合产业链数据,全国人形机器人企业涵盖整机制造、零部件、系统集成等领域,总量达6.7万家(含关联企业),但专注人形机器人研发的科技公司约80-290家。例如,深圳拥有5355家相关企业,占全国总量的8%,其中优必选、乐聚机器人等为行业标杆。
- 区域集聚:东部地区占比超67%,TOP20城市集中了4.5万家企业。深圳、上海、北京为三大核心城市,广东(含深圳)以64家企业领跑,长三角和京津冀紧随其后。
头部企业与技术优势
- 整机制造:优必选Walker系列已应用于汽车制造,小米CyberOne、小鹏PX5等产品在运动控制、AI交互领域表现突出;智元机器人“远征A1”具备54个自由度,商业化进程领先。
- 关键零部件:汇川技术(伺服系统)、绿的谐波(减速器)、柯力传感(力觉感知)等企业突破核心技术,支撑国产化率提升至60%以上。
政策与资本驱动
- 政策支持:国家将人形机器人列为“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核心载体,北京、上海等地设立超700亿元产业基金,推动技术标准化(如2025年首批国家标准立项)。
- 资本热度:2024年行业融资超60起,22起为亿元级,星动纪元、宇树科技等初创企业获多轮投资,特斯拉Optimus产业链带动国内企业加速布局。
未来展望
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正从“单点突破”迈向“生态共建”,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超千亿元。随着技术迭代(如开源模型Isaac GR00T应用)和场景落地(工业、医疗、家庭服务),中国企业有望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大份额。建议关注技术整合能力与细分场景适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