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核心是“快速响应、科学施救、防止次生灾害”,关键措施包括: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通风安全、精准定位被困人员、专业救援设备使用以及伤员分级救治。
-
预案启动与人员撤离
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通过声光信号或通讯设备通知井下人员沿预设避灾路线撤离。若通道受阻,应迅速进入就近避难硐室或临时避险点,等待救援。 -
通风与有害气体控制
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行,防止瓦斯积聚或有害气体扩散。救援前需检测氧气、一氧化碳等浓度,必要时使用局部通风设备稀释污染空气,救援人员必须佩戴正压式呼吸器。 -
精准定位与安全支护
通过生命探测仪、敲击信号等方式确定被困者位置,同时评估顶板、巷道稳定性。对坍塌区域需先加固支护,避免二次冒顶,再采用掘绕道、钻孔或千斤顶移石等方式开辟救援通道。 -
专业设备与分级救治
救援需使用防爆工具、热成像仪等专业设备,避免明火或静电引发爆炸。伤员救出后立即分类:窒息者优先心肺复苏,出血者止血包扎,骨折者固定后转运,危重病例由专人护送就医。 -
次生灾害防控
全程监测瓦斯、水位等风险指标,火灾时切断电源并封闭火区,透水事故需同步堵漏排水。救援结束后封闭现场,留存影像资料供事故调查。
提示:井下救援需严格遵循“先保障施救安全,再科学行动”原则,普通人员切勿盲目参与,应依赖专业矿山救护队。定期演练和装备维护是提升应急能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