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3月,中国量化私募行业呈现头部集中化趋势,百亿级机构达32家,其中宁波幻方量化、黑翼资产、宽德私募等凭借长期稳定的超额收益稳居第一梯队。 近一年收益榜单中,博弈资产、全成基金等中小私募表现亮眼,而茂源量化、蒙玺投资等则在近三年周期中持续领先,凸显策略多样性与市场适应力。
从核心策略分布看,股票量化策略占据主导(62%),期货及衍生品策略(16%)与多资产策略(13%)紧随其后。上海以46家量化私募成为核心聚集地,北京、深圳、杭州分别以13家、13家、9家次之。值得注意的是,百亿量化私募中,宽德私募、宁波幻方量化、黑翼资产等近一年收益均位列前30名,其中黑翼资产旗下产品“量化成长18SA类份额”以***%的近一年收益成为百亿级产品标杆。
分规模区间看,5亿以下私募在近一年百强中占比23%,但百亿机构仍以21家的数量展现头部效应。例如,新锐私募云起量化(管理规模10-20亿)凭借*%的近一年收益跻身第6名,其多因子选股与动态风控策略表现突出;而老牌机构茂源量化(百亿规模)则通过覆盖股、债、期货的全策略体系,以*%的近三年收益成为长期稳健典范。
技术驱动成为行业分水岭。头部机构如幻方量化已全面应用深度学习技术,团队包含奥赛金牌得主与AI专家;黑翼资产则通过全流程AI量化实现策略多元化,连续6年蝉联金牛奖。中小私募亦加速创新,如博弈资产将传统“首板打板”策略升级为量化模型,年化收益超***%。
投资者需注意,量化私募业绩受市场流动性、政策环境等因素影响显著。例如2024年雪球产品赎回潮曾导致部分策略回撤,但头部机构通过高频迭代(如世纪前沿的全频段覆盖策略)快速修复净值。建议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关注机构的历史回撤控制能力与策略透明度,优先选择长期收益稳定的多元化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