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集团当前面临严峻的财务与经营挑战,但也在积极寻求转型突破。以下是综合分析:
一、财务困境与债务压力
-
高负债与流动性危机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总负债达9300亿元,资产负债率86.62%;短期债务超1000亿元,货币资金仅284亿元,存在532亿元缺口。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现金流连续5个季度为负。
-
信用评级与融资受限
子公司西安建工2024年8月出现26.27亿元中期票据违约,加剧市场对其信用风险的担忧。尽管获得19笔白名单融资批复(总额47亿元),但实际提款仅10亿元。
二、业务收缩与市场表现
-
主营业务下滑
房地产业务受政策调控影响,合同销售额同比下降近50%,2024年新增项目储备仅2个。基建业务量萎缩53.39%,经营现金流持续为负。
-
股价低迷与投资者信心不足
2025年4月股价跌至1.84元/股,总市值258.6亿元,较历史高点缩水超80%,主要因债务问题引发市场恐慌。
三、转型尝试与战略调整
-
新能源出口布局
2024年宣布打造年出口10万辆、销售额破百亿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平台,首批订单锁定沙特、阿联酋等市场,单车利润较国内提升15%-20%。
-
多元化战略探索
除新能源外,还涉足金融、康养、旧城改造等领域,但成效尚未显现。2024年前三季度基建业务营收795亿元,新签合同1223亿元。
四、人力资源与组织调整
2020年起员工总数持续下降,2023年累计减少26,281人,降幅30.5%。2024年前三季度通过资产盘活和项目交付,回款476亿元,但减员压力仍存在。
总结
绿地集团当前处于债务高企、业务收缩的困境,但通过新能源出口等新业务尝试转型。其转型成效有限,需依赖债务重组和业务优化来化解危机。投资者信心不足和法律纠纷可能进一步加剧经营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