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因素辨识的撰写需要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结合科学分析工具和实际场景进行。以下是具体步骤和要点:
一、明确危险因素的定义与分类
-
危险因素 :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具有突发性、瞬间作用的特点。
-
有害因素 :指能影响人体健康(如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具有积累性、长期作用的特点。
-
分类方法 :
-
按作用时间 :分为突发性危险因素(如机械伤害、火灾)和慢性危害因素(如职业病、腐蚀性物质)。
-
按导致事故类型 :分为物理性(如设备故障)、化学性(如毒物)、生物性(如病原体)、心理生理性(如疲劳)、行为性(如违规操作)等六大类。
-
二、选择辨识方法
根据分析对象特性选择合适方法:
-
直观经验分析 :适用于低风险、简单场景,依赖经验判断。
-
系统安全分析 :适用于复杂系统,如化工、矿井等,常用故障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等。
三、具体辨识步骤
-
确定分析范围 :明确设施、场所、工艺过程等边界。
-
收集资料 :依据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事故案例等。
-
物化特性分析 :识别危险物质(如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并获取其MSDS等数据。
-
分布与危害方式 :
-
绘制危险分布图,标注位置、浓度等参数。
-
确定危害方式(如机械冲击、化学渗透、辐射等)。
-
-
分类整理 :将危险因素归类为物理、化学、生物等六大类,并细分15个小类(如电危害、中毒等)。
四、填写辨识表格
采用标准表格格式,包含以下内容:
-
序号 :标识危险因素
-
危险因素描述 :具体说明名称、来源
-
可能导致结果 :事故类型、伤害形式(如伤亡、财产损失)
-
等级评估 :根据风险严重性划分(如高、中、低)
-
控制措施建议 :针对每个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措施
五、示例表格(部分)
序号 | 危险因素 | 可能导致结果 | 等级 | 控制措施建议 |
---|---|---|---|---|
1 | 临边未设防护栏杆 | 高处坠落 | 高 | 设置防护栏杆及安全网 |
2 | 垂直提升机通道口未防护 | 高处坠落 | 高 | 安装安全门及活动栏杆 |
3 | 易燃气体泄漏 | 火灾、中毒 | 高 | 安装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
六、审核与完善
-
交叉验证 :通过类比分析、专家评审等方式验证辨识结果。
-
动态管理 :危险因素可能随工艺变化,需定期复审。
通过以上步骤,可系统地识别出危险因素,并为风险评估、防控措施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