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6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核心工具,通过系统化分类与代码化分析,帮助精准识别生产全流程中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及管理类风险。其最新版GB/T 13861-2022扩展了适用范围至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新增信息化缺陷、应急管理等细分条目,并强化了数据化应用能力,为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提供科学依据。
13861标准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大类:
- 人的因素:包括心理生理异常(如泄愤心理)、行为失误(违章操作)等,需通过培训与健康管理降低人为风险。
- 物的因素:涵盖物理性(电弧、辐射)、化学性(急性毒性、腐蚀性)及生物性危害,新增“信息系统缺陷”代码,要求企业结合GB30000标准细化化学品管控。
- 环境因素:新增交通环境不良、受限空间作业等场景,需针对性地优化警示标识与通风系统。
- 管理因素:强调应急资源调查、预案缺陷等管理漏洞的代码化标识,推动企业完善双重预防机制。
实际应用中,企业可借助13861的层级码结构(如2115信息系统缺陷)实现风险数据动态监控,例如在化工行业关联应急预案库,或通过数字化工具快速调取控制措施。制造业需重点标注机械伤害代码(如2113电弧危害),建筑业则需针对交通环境不良设置限速装置。
提示:企业应定期对照13861-2022更新安全管理制度,结合行业特性落地代码化风险辨识,从源头提升事故预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