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工危险源辨识20条
行车工在操作过程中面临多种危险源,主要涉及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以下是20条行车工危险源辨识的具体内容:
- 起重设备故障:如钢丝绳断裂、吊钩脱落等,可能导致重物坠落,造成人员伤亡。
- 操作不当:包括超载起吊、斜吊、无证操作等,易引发事故。
- 视线盲区:在起吊、搬运过程中,视线受阻可能导致误操作,伤害到人员或设备。
- 防护装置缺失:如缺少安全钩、防脱钩装置等,无法有效防止意外发生。
- 紧急制动失效:无法及时停止设备,可能导致碰撞、侧翻等事故。
- 信号传递错误:指挥信号不明确或错误,造成操作失误。
- 环境因素:如光线不足、地面湿滑等,增加操作难度和风险。
- 人员违章:如站在吊物下方、随意穿越起重区域等,易发生意外。
- 设备老化:部件磨损、锈蚀,影响正常运行,存在安全隐患。
- 未系安全带:高处作业未采取防护措施,可能发生坠落事故。
- 吊物捆绑不牢:可能导致吊物滑落、倾斜,造成伤害。
- 多机作业协调不当:多台行车同时作业时,协调不当易发生碰撞。
- 未进行试吊:起吊前未进行试吊,无法发现潜在问题,易发生事故。
- 限位装置失效:无法有效控制行车运行范围,可能导致越界、碰撞。
- 起重区域未设警示标志:无关人员进入起重区域,增加事故风险。
- 吊具选择不当:选用不适合的吊具,可能无法稳定吊装,引发事故。
- 忽视日常检查:未定期检查设备,无法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
- 培训不足:操作人员缺乏培训,不熟悉设备操作和安全规程。
- 心理因素:操作人员疲劳、情绪不稳定等,影响判断和操作。
- 管理不到位: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到位,无法有效防范事故。
行车工在作业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加强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