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装作业安全技术规程是确保工程安全的核心规范,其核心要求包括:作业人员持证上岗、设备合规检查、环境安全评估、严格遵循“十不吊”原则以及恶劣天气禁止作业。 通过标准化操作流程和风险防控措施,可有效避免重物坠落、设备倾覆等事故,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
-
人员资质与培训
所有参与吊装作业的人员必须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并定期接受安全培训。指挥人员、司索工、起重机司机等关键岗位需明确分工,统一信号指挥,确保操作协调性。新员工或临时人员需在经验丰富者监督下作业。 -
设备检查与合规性
起重机械入场前需提供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等文件,每日作业前检查制动装置、钢丝绳、吊钩等关键部件。吊具索具的安全系数需符合标准(如钢丝绳安全系数不低于6),严禁超负荷使用。试吊环节必不可少,确认无异常后方可正式起吊。 -
作业环境管理
吊装区域需设置警戒线和警示标识,非作业人员禁止进入。地基承载力不足时需加固处理,避开高压线(保持安全距离)和地下管线。六级以上大风、大雨、大雾等天气必须停止露天作业。 -
高风险操作规范
双机抬吊时,起重机性能需相似,单机负载不超过额定值的75%,动作需同步。偏心构件需使用专用吊具,就位后立即加固。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系安全带,工具装入工具袋防坠落。 -
应急与监督机制
制定吊装事故应急预案,现场配备急救设备。安全员全程监督,发现支腿沉降、设备倾斜等异常立即停止作业。吊装完成后检查构件固定状态,确认安全方可解除吊具。
遵循上述规程不仅能满足合规要求,更能通过系统性风险控制提升作业效率。企业应定期更新安全手册,结合案例复盘优化流程,将“安全第一”理念贯穿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