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资质、设备检查、规范操作
起重吊装作业涉及高风险操作,需严格遵循安全措施以防范事故。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安全措施要点:
一、作业前准备
-
人员资质与培训
-
指挥人员需持证上岗,具备丰富经验并熟悉设备性能。
-
操作人员需通过专业培训,通过特种作业证考试。
-
身体条件需符合要求(如视力、听力、无高血压等疾病)。
-
-
设备与工具检查
-
吊装设备(如起重机、钢丝绳、吊钩)需进行详细检查,确认无磨损、断丝、滑丝等缺陷。
-
索具、卡环、锚碇等需固定牢固,卷筒钢丝绳余量应≥3圈。
-
-
环境与安全措施
-
吊装区域需设置警戒线、标识,无关人员严禁入内。
-
天气恶劣(风速≥6级、雨雾天)或能见度低时,必须停止作业。
-
电力线路附近作业需保持安全距离,避免触电风险。
-
二、作业过程规范
-
指挥与信号
-
明确指定指挥人员,佩戴明显标志(如反光背心、指挥旗)。
-
采用标准指挥信号(如哨声、旗语),确保作业人员理解。
-
信号不清时,应暂停作业并确认后再继续。
-
-
吊装操作
-
起吊前进行试吊,检查受力情况,确认无误后方可正式吊装。
-
起吊速度应平稳,避免猛升猛降,防止构件脱落。
-
脆弱或易滑动的构件需加衬垫或套索固定。
-
-
安全防护
-
作业人员需佩戴安全帽、防护绳等个人防护用品。
-
构件就位前,严禁解开索具或随设备升降。
-
夜间作业需配备充足照明,确保视野清晰。
-
三、应急处理与后续
-
故障处理
-
吊装中若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报告指挥者,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
-
设备或构件悬空时,必须采取临时固定措施,禁止长时间停留。
-
-
清理与维护
-
作业完成后,及时清理现场,收拾吊具并归位。
-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性能良好。
-
-
记录与评估
-
详细记录作业过程、设备状态及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
定期开展安全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
-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降低起重吊装作业的风险,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