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原部长刘昆近日履新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标志着其从行政一线转向国家经济立法与监督领域,延续了资深财经官员在人大系统发挥专业优势的惯例。这一调整体现了我国高层经济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也为重大财经政策制定提供了实践经验支撑。
-
专业背景与履职经历
刘昆拥有30余年财政系统工作经验,曾主导预算管理改革、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等关键工作,其专业素养对人大财经委参与《预算法》修订、税收立法等具有直接价值。2018年任财政部长期间推动的增值税改革、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划分等成果,将成为立法监督的重要参考。 -
角色转变的核心职能
新职务主要涉及审查国民经济计划、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审议财税法律草案等职责。刘昆需结合基层调研与宏观管理经验,在防范债务风险、优化转移支付制度等议题上提出建议,推动政策与法律衔接。 -
制度衔接的典型意义
此类人事安排强化了全国人大财经工作的实操性,近五年已有5位部委级财经官员转任该委员会。专家指出,这有助于将行政经验转化为立法精度,特别是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社保基金可持续性等复杂问题上提供决策依据。
财经高官转任立法监督岗位已成为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路径,刘昆的履职将进一步强化经济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与连续性。未来人大财经委在重大财政事项中的审议作用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