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09.237-2016是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中专门针对食品pH值测定的权威方法,适用于肉制品、水产品(如牡蛎)及罐头食品的酸碱度检测,通过电极法精准量化食品品质。其核心亮点包括:整合多项旧标准(如GB/T 5009.45、GB/T 9695.5等),覆盖非破坏性测试与均质化样本,并严格规范试剂配制与仪器校准流程,确保数据科学性和可重复性。
-
标准适用范围与原理
明确界定肉制品(含屠宰后畜体)、水产品中的牡蛎及罐头食品为检测对象,采用玻璃电极与参比电极组合,通过氢离子浓度变化产生的电位差换算pH值,精度达0.01。 -
关键操作要点
- 试剂要求:缓冲溶液需使用分析纯试剂,如邻苯二甲酸氢钾、酒石酸氢钾等,且配制用水需煮沸除二氧化碳。
- 仪器校准:pH计需用两种接近待测样本pH的缓冲液校准,温度补偿系统需与样本温度同步,避免误差。
- 样本处理:均质化样本需在24小时内检测,非均质化样本(如鲜肉)需避免电极破损,冷藏样本需特殊温度补偿。
-
技术优势与行业价值
通过统一检测方法,解决以往多标准并存导致的检测结果差异问题,尤其适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货架期评估。例如,肉制品pH变化可反映新鲜度,罐头食品酸碱度影响杀菌效果。
提示:企业需定期校验设备并培训人员,确保操作符合标准细节(如缓冲液保存期限),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数据偏差。该标准为食品安全监管与企业自检提供了可靠技术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