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考核评级用语是党组织对党员和领导干部表现进行量化评价的规范化表述,核心围绕政治立场、工作实绩、作风纪律、群众评价四大维度,通过“优秀、良好/称职、基本合格/基本称职、不合格/不称职”等分级体系实现精准画像。其用语设计既体现党内法规的严肃性,又需兼顾激励与鞭策的双重作用。
-
政治表现类用语
突出对党忠诚与理论素养,如“政治立场坚定,自觉增强‘四个意识’”“理论学习深入,能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对存在不足的表述则强调改进方向,如“政治敏锐性需进一步提升”“理论学习系统性有待加强”。 -
工作实绩类用语
注重实效与担当,优秀评价如“履职尽责,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骨干作用”“创新工作方法,推动重点任务高质量完成”;基本合格表述则聚焦短板,如“工作主动性不足,成效与岗位要求存在差距”“统筹协调能力需强化”。 -
作风纪律类用语
以廉洁自律为核心,正面评价如“严守党纪党规,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效显著”;警示性用语则明确红线,如“群众反映存在****倾向”“需强化‘一岗双责’责任落实”。 -
群众关系类用语
体现服务宗旨,优秀案例包括“深入基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满意度达90%以上”;不合格表述直指问题,如“脱离群众,对合理诉求响应迟缓”。 -
分级表述的差异化技巧
同一指标在不同等级中呈现梯度,例如领导能力评价:优秀强调“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突出”,称职表述为“能完成既定目标”,基本称职则指出“决策科学性待提升”。
使用党内考核用语时需遵循三原则:客观性(以事实为依据)、针对性(结合岗位特性)、导向性(突出改进路径)。建议结合《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最新要求动态调整表述,确保与中央精神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