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核心管理制度,通过量化评分、动态监管和分级评定,全面提升矿井本质安全水平。其核心亮点包括:11项专业百分制考核(通风权重最高达18%)、三级动态评级机制(一级需90分且零死亡)、重大隐患一票否决(如超层越界开采直接停产整改),以及年度复核与随机抽查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
-
考核框架与专业权重
井工煤矿需通过通风、地测防治水、采煤等11个专业考核,各专业独立评分后按权重汇总(如通风占18%,地面设施仅4%)。露天煤矿则细分13项专业,运输(14%)和采装(12%)为关键项。评分公式处理缺项折算,确保公平性。 -
三级评级与硬性门槛
- 一级:总分≥90且零死亡,关键专业单项≥90分;
- 二级:总分≥80且死亡率低于行业均值,关键项≥80分;
- 三级:总分≥70且死亡率达标,关键项≥70分。
存在重大隐患(如安全出口不足、使用淘汰设备)立即取消评级资格。
-
动态监管与长效措施
煤矿每月自查,县级部门季度全检,省级半年抽查20%。一级煤矿三年复核可延期,二级以下需重新申报。AI监测系统与“逢掘必探”等强制性技术措施联动,实现风险预控。 -
激励与退出机制
达标煤矿享受生产时间保障(一级类比国有大矿),地方政府将评级结果纳入干部晋升参考。未达标矿限期整改,逾期未通过者依法关闭。
煤矿企业需以评级办法为蓝本,构建“管理-装备-素质-系统”四位一体标准化体系,将短期达标升级转化为长期安全绩效。定期对标《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规范》,结合数字化巡检工具,方能实现动态达标与效益提升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