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鉴定是通过专业机构对建筑实体、施工资料及设计合规性进行系统性检测与评估,最终确定质量等级的过程。核心包括实体检测、资料审查、强制性条文核查三大环节,需由具备资质的鉴定组执行,结果直接影响工程验收与使用安全。
-
实体检测与外观检查
对混凝土强度、钢筋布置、结构尺寸等关键指标进行抽样检测,结合专业设备评估是否符合设计标准。外观检查则关注裂缝、渗漏、平整度等直观缺陷,采用“靠、吊、量、套”等方法量化评分。 -
施工资料完整性审查
核查施工日志、材料检测报告、监理记录等原始文件,重点验证签字手续、数据真实性及归档规范性。资料缺失或造假将直接影响鉴定得分,甚至触发补充检测或专家复审。 -
强制性条文符合性验证
对照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如防火、抗震要求),逐条检查设计图纸与施工落实的一致性。若发现违规项,需整改后重新鉴定,否则判定为不合格。 -
分阶段与分项鉴定
大型工程可按单位工程(如地基、主体结构)或合同段划分鉴定单元,采用加权评分法综合评定等级。例如,分部工程得分≥75分为合格,单位工程得分≥90分可评优良。 -
特殊项目专项处理
涉及设备安装(如港口机械)或绿化工程时,需增加试运行测试或景观效果评估。此类项目可能不纳入总体评分,但需单独出具合规结论。
提示: 若对鉴定结果存疑,可申请第三方复检或司法鉴定,但需注意时效性——部分质量指标(如砌体裂缝)会随时间变化,尽早固定证据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