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房屋租赁合同是规范农村地区房屋出租行为的法律文件,核心要点包括明确租赁期限、租金支付方式、房屋用途限制、维修责任划分等关键条款。签订规范的合同能有效保障出租方和承租方的合法权益,避免因口头约定引发的纠纷。
-
租赁双方信息
合同需清晰记载出租方(房主)与承租方的姓名/名称、身份证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确保主体身份真实可查。农村房屋需特别注明宅基地使用权归属,避免无权处分风险。 -
标的房屋详情
列明房屋具体位置、面积、楼层、附属设施(如院落、农田附着物)及现状,建议附照片或示意图。若涉及集体土地,需强调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如非农建设)。 -
租金与支付方式
约定租金金额、支付周期(年付/季付)、支付时间及收款账户,建议明确逾期违约金(如日千分之三)。农村地区常见以农产品抵租金,需折算市场价并书面确认。 -
权利义务条款
- 出租方义务:保障房屋基本居住安全,配合办理暂住证等手续。
- 承租方义务:不得擅自转租、拆改结构或从事违法活动(如赌博作坊)。
- 维修责任:日常损耗由承租方承担,结构性损坏由出租方负责。
-
合同解除与续约
提前终止需书面通知(建议提前30天),并约定违约金标准。合同到期后续租的,应重新签订协议或签署补充条款,避免“默认为不定期租赁”的法律风险。
提示:农村房屋租赁建议通过村委会备案,涉及大额或长期租赁(超5年)的,可申请司法所见证以增强效力。口头协议举证困难,务必签署书面合同并留存双方身份证复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