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机应急预案是一套科学、系统的干预措施,旨在快速识别、评估和应对突发心理危机事件,降低伤害风险并促进恢复。其核心包括预警机制、分级响应、专业支持和后续跟踪,适用于个人、家庭及群体场景。
1. 危机识别与预警
- 早期信号捕捉:如情绪剧烈波动、社交退缩、自伤言论或行为异常。
- 风险评估工具:通过标准化问卷或观察清单筛查高危人群。
2. 分级响应流程
- 轻度危机:通过倾听、情绪疏导等非专业干预稳定状态。
- 中重度危机:启动心理专家、医疗团队或报警等紧急联动。
3. 专业干预措施
- 心理急救(PFA):提供安全感、接纳情绪,避免二次创伤。
- 危机热线与转介:对接心理咨询机构或精神科医疗资源。
4. 恢复与长期跟进
- 定期回访:监测心理状态,防止危机复发。
- 社会支持网络:联动家庭、社区或学校提供持续关怀。
心理危机应急预案需定期演练并动态调整,确保实效性。普通人掌握基础应对技巧(如倾听、不评判),也能为危机中的他人提供关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