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心理健康的核心原则可归纳为以下三点,基于心理学对心理活动的定义和临床实践:
-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一致性原则
心理活动需与客观现实保持一致,包括感知、思维和行为。若出现与现实不符的主观体验(如幻觉、妄想),或行为逻辑违背客观规律,则可能属于心理异常。
-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人的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需协调统一,确保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应。例如,情感体验应与认知评价相匹配,意志行动应符合内在动机。
-
个性相对稳定性原则
个性心理特征(如气质、性格、能力)在稳定环境中应保持相对一致。若出现显著偏离常态的行为模式,且无合理解释,则可能提示心理问题。
补充说明 :
-
自知力(对自身状态的认知)和现实检验能力(通过客观标准验证心理体验)是评估一致性和协调性的重要指标。
-
不同来源对“和谐性原则”的表述存在差异,部分资料将其纳入核心原则,但核心仍以前三点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