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故意购买过期商品索赔是否违法,需根据行为目的和手段综合判断:若以**为目的依法索赔(如要求价款十倍赔偿)属合法,但若以敲诈勒索等非法手段牟利则构成犯罪。
-
合法**的核心条件
消费者偶然购买到过期食品后,依据《食品安全法》主张退款及价款十倍(或损失三倍)赔偿,即使“明知过期仍购买”,法院通常支持合理范围内的索赔。例如,购买少量过期食品并索赔千元内赔偿,属于法律赋予的监督权。 -
违法行为的典型表现
通过威胁、伪造证据或多次恶意购买(如一年内投诉200次)索要远超法定标准的赔偿,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曾有案例中,四人因故意购买过期食品并威胁商家获刑。 -
司法实践的平衡原则
最新司法解释明确,对“知假买假”者仅在“合理生活消费需要范围内”支持赔偿,避免滥用索赔权。例如,法院对一次性购买13.5元过期包子仅判赔135元,驳回千元诉求。
提示:消费者应诚信**,避免过度索赔;商家需定期清理过期商品,否则面临行政处罚。遇到纠纷可通过12315或诉讼合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