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四部门联合制定,并经国务院批准发布的金融监管政策,旨在统一资管业务监管标准、防控金融风险并服务实体经济。其核心亮点包括打破刚性兑付、禁止资金池运作、限制杠杆嵌套,标志着资管行业从粗放扩张转向规范发展。
-
制定主体与背景
资管新规全称为《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业务的指导意见》,由上述四部门于2018年4月27日联合印发。这一政策诞生于资管业务规模突破百万亿元、监管套利与影子银行风险突出的背景下,通过党中央、国务院统筹部署,填补了分业监管的漏洞。 -
核心监管原则
政策坚持严控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的底线,明确资管业务需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本质。通过产品分类(公募/私募)、投资性质分层(固定收益类/权益类等),实现统一监管标准,消除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等套利空间。 -
过渡与执行安排
为平稳落地,新规设置过渡期至2020年底(后因疫情延至2021年),允许金融机构逐步整改。监管机构持续动态监测,确保市场稳定,同时强化对非金融机构违规展业的清理整顿。
投资者需注意,资管新规实施后,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刚性兑付成为历史。选择金融产品时应关注风险等级与底层资产,通过正规渠道配置符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