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于2018年4月27日正式出台,由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标志着我国百万亿元资管市场进入统一监管时代。核心亮点包括:打破刚性兑付、禁止多层嵌套、规范资金池、设置过渡期至2020年底,旨在消除监管套利、防范金融风险,推动资管业务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
-
政策背景与目标
资管新规针对此前行业存在的多层嵌套、杠杆不清、刚性兑付等问题,统一了银行、信托、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管标准,首次实现“全覆盖”监管。其根本目标是降低金融体系风险传递,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
关键改革措施
- 打破刚性兑付:明确资管产品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要求金融机构实行净值化管理,投资者需自担风险。
- 限制嵌套与通道业务:将嵌套层级压缩至一层,禁止通道业务,减少空转套利。
- 规范资金池运作:要求每只产品单独管理、单独核算,封闭式产品期限不得低于90天,避免短期投机。
-
过渡期安排与市场影响
新规给予金融机构两年半调整期(至2020年底),缓解整改压力。过渡期内,银行理财、信托等产品规模逐步压降,非标资产投资受限,推动行业向净值化、专业化转型。
资管新规的实施重塑了行业格局,投资者需适应“风险自担”的新常态,同时金融机构需提升主动管理能力。作为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里程碑,其影响将持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