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明确禁止金融机构保本保息的规定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标志着银行理财、信托等资管产品全面进入净值化时代,投资者需自负盈亏。这一变革源于2018年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经过三年过渡期后落地实施,核心亮点包括打破刚性兑付、推行净值化管理、禁止多层嵌套,旨在规范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
资管新规的核心内容可归纳为三点:
- 打破刚性兑付:金融机构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需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理念。此前银行通过资金池操作隐性兜底的行为被禁止,投资者需自行承担市场波动风险。
- 净值化管理:产品收益以净值形式定期披露,真实反映底层资产表现。投资者需关注净值波动,而非以往固定的预期收益率。
- 期限匹配与去嵌套:要求资产期限与产品期限匹配,防止短期资金投资长期项目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同时限制资管产品多层嵌套,提升透明度。
投资者应对策略需注意:
- 风险匹配: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产品,避免盲目追求高收益。
- 分散配置:合理分配高、中、低风险资产比例,例如增配储蓄、保险等稳健型工具。
- 长期视角:关注中长期理财产品,如基金定投或年金险,以平滑短期市场波动影响。
资管新规的实施推动了中国资管行业向市场化、规范化转型。投资者需主动适应新环境,提升金融素养,方能在变化中稳健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