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联并不直接为残疾人分配工作,但承担着关键的就业支持角色,包括提供职业培训、岗位对接、政策保障等全方位服务。 其核心职能是搭建残疾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通过技能提升、权益维护和资源整合,帮助残疾人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
职业培训与能力建设
残联系统为残疾人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涵盖计算机操作、盲人按摩、手语翻译等实用技能,并定期组织职业技能竞赛。针对农村残疾人,还开展种植养殖、手工艺等生产劳动培训,提升就业竞争力。 -
就业服务与岗位对接
各级残联设立就业服务机构,开展职业指导、心理评估和岗位推荐。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与企业合作开发公益性岗位(如社区保洁员、图书管理员等),优先安置残疾人就业。同时推动党政机关、国企带头按比例招聘残疾人。 -
政策扶持与权益保障
残联协助落实税收减免、创业补贴等优惠政策,例如残疾人自主创业可免征税费,用人单位超比例雇佣残疾人可享受社保补贴。残联还监督用人单位保障残疾职工平等晋升、薪酬待遇等劳动权益,并提供法律援助。 -
新业态就业探索
近年来,残联积极拓展网络营销、居家客服、非遗手工艺等灵活就业模式,支持残疾人通过电商平台创业。对重度残疾人,推动辅助性就业机构提供庇护性工作岗位。
残疾人就业需要个人、家庭与社会多方协作。建议残疾人主动参与残联组织的培训活动,关注官方发布的招聘信息,同时结合自身条件选择适合的就业路径。遇到困难时,可随时向当地残联寻求专业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