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无效的原因可分为以下五类,涵盖主体资格、意思表示、内容合法性及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
一、主体不适格
-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身行为的成年人(如精神障碍者)签订的合同无效。
-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需法定代理人追认的合同无效。
-
无权代理 :代理人超越权限且相对人明知或应当知道的合同无效。
二、意思表示不真实
-
虚假意思表示 :虚构交易掩盖非法目的(如逃债)或恶意串通损害他人权益(如伪造合同转移资产)。
-
欺诈、胁迫 :以欺诈、胁迫手段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无效。
三、内容违法
-
违反强制性规定 :如无资质承揽工程、买卖毒品等。
-
损害公共利益 :包括赌博协议、包养协议、危害公共安全等。
-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如虚假招投标合同。
四、违反公序良俗
涉及违背社会道德与公共秩序的合同无效,如限制婚姻自由、高利贷协议等。
五、其他特殊情形
-
无效免责条款 :造成人身伤害或故意/重大过失致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无效。
-
损害国家或集体利益 :通过欺诈、胁迫虚报政府采购合同等行为。
总结 :合同无效需同时满足主体不适格、意思表示虚假、内容违法、违反公序良俗等条件,且自始无效,无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