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国家工龄计算的核心差异体现在劳动合同起点、试用期处理、中断规则及特殊工种折算等维度。例如,德国采用“工龄积分制”兑换养老金,日本以“工龄系数法”放大长期贡献,而中国则通过阶梯式奖励机制兼顾直观性与激励性。
- 劳动合同起点差异:多数国家以正式合同签订日为工龄起点,但部分国家(如法国)将试用期排除在外,仅认可转正后工作时间。小时工或兼职在部分国家(如美国部分州)不被计入工龄。
- 中断与连续计算规则:中国允许错误处理期间工龄连续计算,而德国对辞职后重新就业者可能中断累计;日本则对频繁跳槽者采用分段累加。
- 特殊工种折算:中国对井下或高温作业者按1:1.5折算工龄,俄罗斯对极地工作者额外增加工龄比例,而欧美国家通常按实际时长计算。
- 休假计入规则:北欧国家普遍将产假、病假计入工龄,而东南亚部分国家仅计算实际出勤时间。
提示:跨国就业者需提前了解目标国工龄政策,避免福利损失。企业合并或劳务派遣时,应明确工龄转移条款以保障员工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