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期考核不合格时,可通过主动沟通、申请复核、调整岗位或接受培训等方式补救,关键是要明确问题根源并制定改进计划。以下是具体措施:
-
申请复核与申诉
若对考核结果有异议,应在收到通知后5个工作日内向单位申请复核,复核单位需在10个工作日内反馈结果。若仍不服,可向同级人事部门申诉,申诉处理周期为20个工作日。申诉期间不影响原结果执行,但若结果变更可补办相关待遇。 -
调整岗位或培训
单位通常会对不合格者诫勉谈话并限期改进,可能调整岗位或安排离岗培训。若连续两年基本合格或首次不合格,单位可能强制调岗;若调岗后仍不合格,可能解除合同。接受针对性培训并重新考核是常见补救方式。 -
协商续聘或整改
部分单位允许协商延长整改期,期间需提交改进证明。若整改后达标可续聘,否则按合同约定处理。注意保留沟通记录和整改证据,避免争议。 -
法律途径与仲裁
若认为考核程序违规(如徇私舞弊),可向纪检监察部门反映。涉及合同解除的争议,可申请人事仲裁,但需在法定期限内提出。
总结:补救措施需结合单位规定与个人情况,重点在于积极应对、保留证据,必要时寻求法律支持。早期沟通和主动改进能最大限度降低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