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热的夏天记录出现在 乾隆八年(1743年) ,其极端高温天气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社会影响。以下是关键信息整合:
-
极端高温数据
-
最高温度 :1743年7月25日,北京等地测得最高气温约44.4℃(换算后约43℃),创清朝北方气温纪录。
-
持续时长 :极端高温持续约12天,覆盖华北、北京、天津等地,导致11400人因中暑死亡。
-
-
灾害影响
-
人员伤亡 :官方统计11400人,民间推测死亡人数可能更高,因底层百姓缺乏降温措施。
-
社会动荡 :干旱导致井水干涸、庄稼绝收,百姓流离失所,甚至引发恐慌。
-
-
应对措施
-
皇帝举措 :乾隆停朝放长假,调拨国库赈灾,但效果有限。
-
贵族特权 :皇宫通过运输冰块、开放凉亭等手段降温,而普通百姓无能为力。
-
-
历史意义
-
该事件被后世视为清代气候异常的典型案例,推动了对古代气候记录的研究。
-
清代气象总集等文献详细记载了此次高温覆盖范围及影响,为现代气候学研究提供参考。
-
总结 :乾隆八年夏季的高温灾害是清代最严重的热浪之一,其极端温度和致死人数均刷新了中国历史纪录,凸显了古代社会应对气候灾害的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