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买卖必须遵循“集体内部流转、房地一体、审批登记”三大原则,且仅限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间交易。 关键要点包括:转让方需保障自身居住需求、受让方须符合“一户一宅”条件、必须经村级公示和乡镇审批,最终需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以下是合法流程的核心解析:
-
主体资格限制
买卖双方必须是同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且受让方无其他宅基地。城镇居民、外村成员或法人机构购买均属无效。转让方需证明转让后仍有合法住所,避免“卖房失居”。 -
前置条件核查
宅基地需权属清晰、无争议,符合村庄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若涉及历史超面积问题,需通过分户或改建等方式合规化。 -
集体决策与公示
双方需向村委会申请,经成员会议表决同意后公示7天(部分地区5天)。公示无异议后,由村级组织提交乡镇政府审批。 -
签订协议与审批
乡镇政府调查通过后,双方签订转让协议,需村、乡工作人员见证并盖章。协议需明确“房地一体”转让,禁止单独买卖宅基地。 -
有偿使用与费用缴纳
部分地区对跨集体转让收取有偿使用费(如不低于基准地价20%),费用由村集体民主决策确定。收益需在集体与转让方间分配。 -
不动产转移登记
凭《宅基地批准书》《规划许可证》等材料,向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变更,完成产权转移。未办理登记则交易无法律效力。
提示:私下交易风险极高,合同可能被认定无效。务必全程保留审批文件,并确保受让方资格合规。若遇拆迁或权属纠纷,完备的流程记录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