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土地政策试点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
土地资源高效利用
通过实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安徽省单位GDP耗地量连续下降6.09%,2024年新增建设用地21.72万亩,供应量达40.72万亩,均居全国前列。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0.81万亩、闲置土地5.76万亩,盘活低效用地5.53万亩,显著提升了土地使用效率。
-
产业升级与税收增长
试点项目如中安创谷实现产值170亿元,亩均产值7141万元,亩均税收208万元,显著高于传统农业用地效益。省级以上开发区实际建成率提升4.1%,工业固投和亩均税收分别增长4.7%和8.1%,推动产业向高端化转型。
-
农民收入显著提升
土地股份合作社模式使农民年收入增加2.4万元,通过土地入股获得租金和分红,同时带动当地就业200-300人,实现农业与工业协同发展。
-
重大项目节地效果显著
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中,通过优化设计减少耕地占用,如某工程报批仅占用414亩耕地,较预审阶段减少1069亩,有效保护了永久基本农田。
-
政策创新与经验推广
安徽探索出“健康体检+土地管家”“一码管地”等创新机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为全国土地管理改革提供了示范。
安徽土地政策试点通过高效利用土地、推动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优化重大项目设计及创新管理机制,实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