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参与度低、实践不足等核心问题,导致学生安全意识薄弱,校园安全事故频发。
- 内容更新滞后:教材和课程多沿用传统案例,缺乏针对网络诈骗、心理危机等新兴风险的指导,无法满足当下安全需求。
- 教育形式呆板:以讲座、手册为主,互动性差,学生兴趣低;短视频、情景模拟等新媒体手段应用不足。
- 学生参与被动:安全教育常被列为“任务”,考核流于签到打卡,学生应付了事,未能内化为自觉行为。
- 实践环节缺失:消防演练、急救培训等活动覆盖率低,多数学生仅停留在理论层面,遇险时缺乏应对能力。
高校需结合学生特点,通过技术赋能、校企合作等方式推动安全教育革新,将“要我安全”转化为“我要安全”,真正筑牢校园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