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人无力偿还或拒绝偿还,经过多次催收或法律程序后,这笔款项才被认定为“真正坏账”。
坏账的定义
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通常发生在债务人无力偿还或明确拒绝偿还的情况下。
真正坏账的认定标准
- 账龄分析:应收账款长期未收回,超过约定的信用期限,且经多次催收无果。
- 法律程序:经过法律诉讼等手段追讨后,仍无法收回款项。
- 信用评估:债务人信用状况严重恶化,无力偿还债务。
坏账的会计处理
- 计提坏账准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ECL)计算坏账准备,以反映可能的损失。
- 冲减应收账款:当确认坏账时,需冲减相应的应收账款,同时记录损失。
行业惯例与法律依据
- 行业惯例:部分行业根据历史数据和经验,按照销售额或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坏账准备。
- 法律规定:税法允许企业提取坏账准备金,但需符合提取比例的限制,如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
总结
坏账的认定需要结合账龄、法律程序和债务人信用状况等多方面因素。企业应按照会计准则和税法要求,合理计提坏账准备,并妥善处理相关财务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