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干部变动呈现高频次、跨领域、年轻化特点,2024-2025年涉及人大、政协、地市及省直单位超50名厅级干部调整,其中 黄山市委书记更替、省医保局换帅、高校领导班子密集更新 成为三大焦点。
2025年1月,安徽省人大补选24名代表并终止14人资格,涉及黄山、合肥等12地市。原黄山市委书记凌云转任省政协,由铜陵市委书记丁纯接替;虞爱华辞去人大代表职务,同期任省政协党组副书记。此次调整凸显政法与地方治理经验融合,如伍春宏(黄山人大主任)兼具政法背景与地市管理履历。
2025年4月,省直单位与高校人事变动密集。吴振宇履新省医保局局长,接替金维加;池州经开区、铜陵市纪委等“一把手”同步调整。高校领域,安徽理工大学、合肥大学等6所院校党委或行政负责人更换,专业化与年轻化并重,如徐良骥(安徽理工大学副校长)为煤矿生态领域专家,邬平川(合肥大学党委书记)系“70后”法学博士。
2024年12月至2025年3月,地市班子年轻化趋势显著。淮北市委副书记孙艳辉(1978年生)、拟提副县级的“90后”干部邵宇等上任,芜湖、阜阳等地人大班子补充“80后”成员。同期,省高院新增14名专业化审判委员,文旅厅关键岗位换岗,反映垂直领域能力导向。
干部变动与经济布局深度联动。黄山、池州等旅游城市主官侧重生态治理经验,蚌埠医科大学、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人事调整呼应区域产业升级需求。提示关注后续开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岗位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