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材料成分对照表详细列出了不同牌号不锈钢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其中304含铬18%-20%、镍8%-10.5%,316含钼2%-3%且镍10%-14%,适合高腐蚀环境;201用锰5.5%-7.5%替代部分镍,成本更低但耐腐蚀性较弱。
-
主要不锈钢牌号成分对比
201不锈钢含铬16%-18%、镍3.5%-5.5%、锰5.5%-7.5%,以锰代镍降低成本,但耐腐蚀性一般;304含铬18%-20%、镍8%-10.5%,无钼但均衡性能优异;316含铬16%-18%、镍10%-14%、钼2%-3%,耐氯离子腐蚀能力显著提升;316L为316低碳版,含碳量≤0.03%,更耐晶间腐蚀,适用于焊接部件。 -
关键元素的作用与标准
铬(Cr)是不锈钢耐腐蚀核心,含量通常≥16%;镍(Ni)稳定奥氏体结构,提升韧性和耐腐蚀性,304中占8%-10.5%;钼(Mo)增强抗点蚀能力,316中占比2%-3%;锰(Mn)和氮(N)可部分替代镍,用于降低成本。碳(C)需控制含量,过高影响焊接性能,316L中≤0.03%。 -
不同牌号的适用场景
201适合室内装饰、低端餐具等干燥环境;304是通用选择,用于厨具、食品设备和建筑装饰;316/316L用于海洋工程、化工设备及高腐蚀环境,如沿海建筑和医疗器械。焊接构件优先选316L,因其低碳不易晶间腐蚀。
选择不锈钢时需根据环境腐蚀性、预算和加工需求决定。高盐或化学腐蚀场景必须选316/316L;预算有限且环境干燥可用201;主流家用场景304性价比最高,但含氯环境长期使用会生锈。确保材料成分符合标准(如GB/T 20878或ASTM规范)以保证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