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材质一览表是工业、建筑及生活用品领域的关键参考,涵盖奥氏体、铁素体、马氏体等五大类,其耐腐蚀性、强度与加工性能差异显著,304、316等常见型号的适用场景需精准匹配。以下从分类、特性到应用场景展开解析:
-
核心分类与特性
不锈钢按金相组织分为奥氏体(如304、316,耐酸且成型性好)、铁素体(如430,抗氧化但强度低)、马氏体(如410,高硬度但耐蚀性弱)、双相钢(兼顾强度与耐蚀性)及沉淀硬化型(用于航天等高强度场景)。铬镍含量决定耐腐蚀性,如316因含钼抗氯化物腐蚀能力更强,适合海洋环境。 -
主流型号与用途
- 200系列(如201):以锰代镍,成本低但耐蚀性较差,多用于家电装饰。
- 300系列(如304、316):食品级与医用首选,304通用性强,316适用于化工设备。
- 400系列(如430、440):430用于汽车饰品,440C硬度极高,适合刀具制造。
-
选材关键指标
需综合考量介质腐蚀类型(酸性、盐雾等)、力学要求(拉伸强度、硬度)及加工工艺(焊接、冲压)。例如,食品工业需选用无铅且易清洁的304,而建筑幕墙需耐候性优异的316或双相钢2205。 -
特殊功能型不锈钢
- 抗菌不锈钢:添加铜或银离子,杀灭大肠杆菌率达99%,用于医疗器具。
- 耐热不锈钢(如309):高温下稳定性好,适用于锅炉部件。
总结:不锈钢选型需平衡性能、成本与场景需求,未来在装配式建筑、环保包装等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