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和日化产品中常用的10种防腐剂包括: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对羟基苯甲酸酯类、脱氢乙酸钠、丙酸钙、亚硝酸盐、尼泊金酯、双乙酸钠、乳酸链球菌素和ε-聚赖氨酸。这些防腐剂通过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保质期,安全性均通过国家标准评估,但需注意合理使用量。
-
苯甲酸钠:成本低且抗菌谱广,常见于饮料、酱料,酸性环境下效果更佳,但过量可能引发过敏。
-
山梨酸钾:安全性较高,适用于乳制品、烘焙食品,通过破坏微生物酶系统发挥作用。
-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如甲酯、乙酯):常用于化妆品和药品,耐高温但可能干扰内分泌。
-
脱氢乙酸钠:对霉菌酵母抑制强,广泛用于糕点、腌制品,我国规定最大添加量为0.5g/kg。
-
丙酸钙:面包房常用,抑制霉菌且补充钙元素,安全性受欧美广泛认可。
-
亚硝酸盐:主要用于肉制品护色防腐,但可能生成致癌物亚硝胺,需严格控制用量。
-
尼泊金酯(对羟基苯甲酸酯):日化领域主力防腐剂,部分国家限制其用于儿童产品。
-
双乙酸钠:粮食储存专用,分解为乙酸降低pH值,兼具防霉保鲜功能。
-
乳酸链球菌素:天然抗菌肽,酸奶、罐头常用,可被人体消化无残留。
-
ε-聚赖氨酸:新型生物防腐剂,抑菌性强且可降解,适合高端健康食品。
合理使用防腐剂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消费者可通过查看成分表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同时不必对合法添加的防腐剂过度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