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防疲劳驾驶的核心措施包括:定时休息(每2小时停车15分钟)、保持车内通风、合理饮食饮水、使用辅助警示装置(如疲劳监测系统)以及避免连续夜间驾驶。
定时休息是预防疲劳驾驶的基础。长时间驾驶会导致反应迟钝,建议每驾驶2小时主动停车活动肢体,闭目养神15分钟。若感到困倦,应立即靠边停车小睡20分钟。
保持车内空气流通能有效缓解疲劳。开启外循环或适度开窗,避免长时间使用内循环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低温环境(20-24℃)更利于保持清醒,但需避免直吹冷风。
合理饮食饮水有助于维持体能。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引发血糖波动,优先选择坚果、水果等健康零食。每小时补充100-200ml水,但需控制***摄入量,过量可能加剧疲劳。
科技辅助手段可提升安全性。安装疲劳监测系统(如方向盘握力检测、面部识别)能及时预警;使用手机APP(如“疲劳驾驶提醒”)设定强制休息间隔。
夜间驾驶风险显著增加。人体在凌晨2-5点最易疲劳,应尽量避免该时段行车。若必须夜间驾驶,可开启大灯提高视野清晰度,并缩短休息间隔至1.5小时一次。
防疲劳驾驶的关键在于主动预防与及时干预,结合生理调节与技术手段,才能最大限度保障行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