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河北师范学院是河北省师范教育的重要源头,其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创立的顺天府学堂,后历经多次合并、迁址与更名,最终于1996年参与组建河北师范大学,成为该校核心前身之一。该校在百年发展中培养了数万名基础教育人才,对华北地区教育现代化起到关键推动作用。
分阶段历史沿革
-
初创时期(1902-1949)
1902年于北京成立顺天府学堂,后更名为顺天高等学堂,1928年因行政区域调整改称河北省立第十七中学,增设师范班,奠定师范教育基础。抗战时期曾南迁河南办学,1946年回迁河北邢台。 -
独立建校与扩建(1949-1978)
1949年正式定名为河北师范学院,校址迁至天津,成为华北地区首批省属师范院校。1956年增设中文、数学等本科专业,1969年因政策调整迁至张家口宣化区,形成"一校两区"格局。 -
转型发展期(1978-1996)
1978年主校区迁回石家庄,开设物理、化学等新学科,1984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0年代推行"师范+应用"培养模式,与河北教育学院、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机构频繁开展合作。 -
合并组建新校(1996年后)
1996年经教育部批准,原河北师范学院、河北师范大学等四校合并组建新的河北师范大学,原校名停用,其师资、档案及部分院系并入该校文学院、数信学院等二级单位。
提示:该校档案现存于河北师范大学校史馆,部分珍贵史料可通过预约查阅。其历史脉络反映了中国近代师范教育从萌芽到体系化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