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梅入梅的判定主要依据气象标准和地域特征,核心指标包括连续降雨日数、湿度阈值和大气环流形势。我国通常采用国家气候中心的统一标准,但江南、江淮等地区会结合本地气候微调具体日期,关键在于副热带高压的北跳和稳定程度。
-
气象标准判定
- 入梅条件:连续5天中有4天雨日(日降雨量≥0.1mm),且平均相对湿度≥80%,同时副热带高压脊线北移至北纬20°-25°。
- 出梅标志:副高脊线稳定越过北纬26°,降雨带北移,江淮地区转为晴热少雨天气,连续高温(≥35℃)出现3天以上。
-
地域差异调整
- 江南地区(如浙江)常以"端午水"为参考,入梅多在6月中旬;江淮地区则参考"芒种"节气,出梅通常在7月中旬。
- 华南因雨季开始早(4-5月),不适用梅雨标准;华北、东北无典型梅雨现象。
-
历史数据校准
- 各地气象部门会综合近30年雨量、温度数据划定平均入出梅日期(如上海常年入梅6月17日±5天)。
- 遇异常气候年(如厄尔尼诺年),可能动态调整判定阈值。
梅雨判定需动态观察10天以上天气趋势,若副高摆动频繁可能导致"空梅"或"二度梅"。建议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年度梅雨监测公报获取实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