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鼻祖是伶伦,他被誉为华夏音律之祖,首创十二律吕,为音乐规范化奠定基础,其事迹与南昌有着深厚渊源。
伶伦是黄帝时期的乐官,他在南昌西山梅岭洪崖边创制音律,通过竹管模仿自然音调,最终以十二根律管定音,创出“十二律吕”,成为后世音乐创作与演奏的规范。传说中,伶伦还根据凤凰鸣叫的声音完善律制,并与荣将铸成十二口铜钟,使“黄钟大吕”成为古代雅乐的核心。洪崖丹井作为其炼丹与创律之地,成为南昌重要文化地标,“洪崖先生”之名流传千古。
伶伦的成就不仅局限于音律创制。他通过“凤凰来仪”象征音乐与自然的和谐,确立音乐在祭祀、庆典中的神圣地位,推动礼乐制度的发展。其理论与实践为荀子“礼乐教化”思想、朱载堉“十二平均律”等后世创新奠定基础,更被儒家奉为礼制核心元素。唐代《乐府诗集》及《吕氏春秋》均记载其事迹,唐代诗人李贺更以“二十三管咸相随,唯留一管人间吹”赞颂其影响。
除伶伦外,郭璞、朱载堉等古代音乐家亦贡献卓著。郭璞深化琴艺理论,朱载堉创立“十二平均律”,但伶伦作为首位系统性定音者,始终被尊为“鼻祖”。南昌洪崖丹井至今留存其传说遗迹,成为音乐文化探源的重要窗口。
伶伦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将自然、哲学与艺术融合的智慧,其创律精神为中华文化注入独特审美基因。若深入探寻,可走访南昌景区,或研读《列仙传》《汉书》等典籍,感受音乐历史的厚重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