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营养膳食的核心在于科学搭配与均衡摄入,需涵盖谷薯类、优质蛋白、蔬果及奶制品,并严格控制油盐摄入。根据国家指南,6-17岁学生每日需分年龄段补充能量(如12-14岁男生2450千卡)和关键营养素(如钙750-950mg、铁12-18mg),三餐比例建议早餐25%-30%、午餐35%-40%、晚餐30%-35%,同时注重食物多样性(每周不少于25种)。
-
食物多样化与分类配比
主食应以全谷物和杂豆为主,占1/4-1/3;每天至少提供3种新鲜蔬菜(深色占一半以上)和1种水果。优先选择水产或禽类,每周1次动物肝脏(20-25g),奶制品每日200-300g。避免长期单一主食或高糖零食替代正餐。 -
关键营养素补充
钙和维生素D可通过奶制品、豆类及深色蔬菜补充;铁需搭配动物肝脏和维C蔬果(如橙子);维生素A依赖动物肝脏和橙色蔬果(如胡萝卜)。考试期可增加鱼、瘦肉及新鲜蔬果以缓解脑力消耗。 -
控油限盐与合理烹调
每日烹调油≤30g,盐≤5g(含酱油等隐性盐),减少煎炸,多用蒸炖炒。蔬菜应先洗后切,避免营养流失;不提供冷荤凉菜,确保食品安全。 -
家校协同与习惯培养
学校需制定带量食谱并公示,配备营养师;家庭应保证早餐质量(含谷类、蛋白、蔬果),避免盲目节食。学生需主动减少含糖饮料,每日饮水≥1200ml,分次饮用。
提示:营养膳食需结合地域食材和季节调整,如北方冬季增加根茎类蔬菜,沿海地区多选水产。定期监测学生体质,动态优化食谱,从源头预防肥胖或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