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由全国人大法工委牵头起草,汇集了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学术界等多方力量,历经五次编纂终成“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关键亮点包括:专班负责人黄薇全程统筹,12人核心团队分工协作,三代法学家接力贡献,吸收单行法经验,回应新时代需求。
-
立法机关主导
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室成立编纂专班,黄薇、石宏等负责人统筹各分编,整合《合同法》《物权法》等单行法,形成7编1260条的系统性法典。 -
学界与实务界参与
清华大学龙俊、中国人民大学朱虎等青年学者加入专班,提供理论支持;最高人民法院法官王灯等贡献司法实践经验,确保条文贴近实际。 -
历史积淀与创新
金平等老一辈法学家三次参与早期起草,奠定基础;2020年法典最终通过时,新增人格权编、高空抛物责任等条款,体现时代特色。 -
民主立法过程
全国人大常委会10次审议草案,公开征求意见3次,基层立法联系点收集建议,如监护制度完善即源自疫情防控中的群众反馈。 -
党中央决策部署
***总书记三次主持政治局常委会审议编纂进展,明确“编纂式立法”方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条文,如家风条款、见义勇为免责等。
这部法典凝聚了半个多世纪的智慧,既是法律技术的结晶,更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学习民法典,不仅是了解权利,更是理解法治中国的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