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草第一部婚姻法草案

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草案的起草工作于1950年完成,其核心突破在于‌废除封建婚姻制度、确立婚姻自由原则‌,并首次以法律形式规定‌一夫一妻制‌‌男女平等‌。这部法律由邓颖超等革命家牵头,历时两年调研,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首批基本法律之一。

  1. 起草背景与紧迫性
    新中国成立初期,封建包办婚姻、童养媳等现象普遍存在,妇女权益严重缺失。1950年草案起草前,中共中央专门成立婚姻法起草委员会,结合解放区实践经验(如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针对纳妾、买卖婚姻等陋习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

  2. 核心内容创新

    • 禁止重婚与纳妾‌:彻底否定封建宗法制度,违者需承担刑事责任。
    • 结婚自愿原则‌:首次规定结婚需双方完全自愿,任何人不得强迫干涉。
    • 离婚自由权‌:打破“从一而终”观念,明确感情破裂可申请离婚,尤其保护女性提出离婚的权利。
  3. 社会影响与争议
    法律颁布后引发剧烈社会变革,1953年全国开展“婚姻法宣传运动”,但部分农村地区因传统观念**,出现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的案例。政府通过基层调解与司法介入逐步推进落实。

这部草案为现代婚姻家庭制度奠定基础,其‌反封建、促平等‌的理念至今仍是婚姻立法的核心。当前婚姻关系中的财产分割、反家暴等条款,均可追溯至这一开创性法律文本的雏形。

本文《起草第一部婚姻法草案》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276269.html

相关推荐

民法典草案共几次提请全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共经过7次 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最终在2020年5月28日 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这部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 分点展开 初次审议:2018年8月 民法典各分编草案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标志着编纂工作进入关键阶段。 后续审议

2025-05-19 会计考试

民法典是谁起草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由全国人大法工委牵头起草,汇集了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学术界等多方力量,历经五次编纂终成“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关键亮点包括:​​专班负责人黄薇全程统筹​ ​,​​12人核心团队分工协作​ ​,​​三代法学家接力贡献​ ​,​​吸收单行法经验​ ​,​​回应新时代需求​ ​。 ​​立法机关主导​ ​ 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室成立编纂专班,黄薇、石宏等负责人统筹各分编

2025-05-19 会计考试

起草法案流程

起草法案的流程通常包含以下关键步骤,不同国家的具体程序可能有所差异,但核心环节基本一致: 一、法案的提出 提案主体 由立法机关成员、行政机构(如总统、州长)、政党领袖或私人团体提出。 初步草案 提案人需形成法律草案,包括拟议条款、法律架构等。 二、法案的审议 委员会审查 法案提交至相关委员会(如司法委员会、教育委员会),由专家小组进行初步审查和修改。 公开听证会 委员会组织听证会,邀请政府官员

2025-05-19 会计考试

草案初稿起草说明

​​草案初稿起草说明是立法或政策制定的核心环节,直接决定后续流程的效率和成果质量。​ ​ 其核心价值在于​​系统性梳理立法必要性​ ​、​​明确框架逻辑​ ​、​​整合多方意见​ ​,并通过​​结构化表述​ ​为后续修改提供基础。以下是关键要点解析: ​​必要性论证​ ​ 草案初稿需开宗明义说明立法背景,例如通过​​数据分析​ ​(如火灾事故率、水源污染案例)或​​政策依据​

2025-05-19 会计考试

民法典起草单位

民法典起草单位如下: 牵头单位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民法典编纂工作,是起草工作的核心单位。 参与单位 包括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法学会等,共同参与起草和研讨。 工作小组与专班 成立了民法典编纂工作协调小组和专班,进一步细化工作分工与推进力度。 总结 :民法典起草工作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牵头,联合多部门共同完成

2025-05-19 会计考试

行政强制设定时起草单位

‌行政强制设定时的起草单位通常是 ‌具有相关行政管理职权的‌行政机关 ‌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其核心任务是确保强制措施‌合法、必要、程序正当 ‌。‌关键亮点 ‌包括:①起草主体需具备法定职权;②内容须符合比例原则;③需经过公开征求意见等程序。 ‌起草单位资质要求 ‌ 只有法律、法规明确授权的行政机关(如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或经国务院批准的机构才能作为起草主体。例如,《行政强制法》规定

2025-05-19 会计考试

法律草案起草主体

法律草案起草主体通常包括立法机关的专门工作机构、相关行政机关和授权的特定组织或个人。 1. 立法机关的专门工作机构 立法机关的专门工作机构是法律草案起草的主要主体。这些机构通常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等。它们负责对法律草案进行深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草案文本。这些机构在起草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确保草案符合立法目的和法律原则。 2. 相关行政机关

2025-05-19 会计考试

立法草案起草说明

​​立法草案起草说明是法律制定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核心在于清晰传达立法目的、依据及主要内容,同时需兼顾专业性与公众可读性。​ ​起草说明的质量直接影响立法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需重点突出​​逻辑严谨性、依据充分性、条款关联性​ ​三大要素,并符合搜索引擎优化(SEO)的基本规范以扩大传播效果。 明确立法背景和必要性。用简明语言阐述社会问题或法律空白,引用权威数据或案例支撑立法紧迫性

2025-05-19 会计考试

政策法规文件起草说明

政策法规文件的起草说明是立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明确文件制定的背景、依据、必要性和主要内容,为立法审查和实施提供依据。起草说明的核心作用包括:理清立法思路 、说明文件制定的必要性和依据 、明确文件的主要框架和内容 ,以及为后续审查和修改提供参考 。 1. 背景说明 起草说明应首先阐述文件的制定背景,包括现实问题的分析、法律依据、政策要求以及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例如

2025-05-19 会计考试

起草法律草案法规草案拟设定

​​起草法律草案法规草案拟设定需遵循严谨性、专业性和权威性,核心在于明确立法目的、规范条款逻辑、确保法律适用性,并符合Google EEAT标准(经验、专业性、权威性、可信度)。​ ​ ​​立法目的与范围界定​ ​ 法律草案的起草需开宗明义,明确立法目标和调整范围。例如,针对数据安全立法时,需界定“关键数据”范畴,避免条款模糊导致执行争议。条款应直接回应社会需求,如《个人信息保护法

2025-05-19 会计考试

法律草案谁起草

​​法律草案的起草主体多元且专业,主要包括立法机关、政府部门、专门委员会及第三方机构,​ ​其中人大及其常委会、政府职能部门是核心起草方,涉及重大利益调整或专业领域时还会引入专家团队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协作。起草过程强调公共利益导向,需广泛调研并公开征求意见,确保草案的合法性和可操作性。 起草法律草案的主体通常分为三类:一是立法机关自身,如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或常委会工作机构;二是行政机关

2025-05-19 会计考试

不同部委制定的党内法规

​​党内法规体系由党中央、中央纪委及各部委共同构建,其中部委党内法规聚焦本领域系统性规范,具有专业性强、覆盖全面、承上启下的特点。​ ​截至2021年,现行有效部委党内法规约163部,占党内法规总量的4.5%,是衔接中央顶层设计与地方落实的关键环节。 ​​职能定位清晰​ ​。部委党内法规由中央纪委、中央各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制定,专司特定领域党的工作,如纪检、组织、宣传等系统。例如

2025-05-19 会计考试

市场主体依法享有什么权利

市场主体依法享有以下权利: 财产权 :市场主体对其拥有的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以及其他形式的财产权益。 经营自主权 :市场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有权自主选择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经营场所等,并依法开展经营活动,不受非法干涉。 公平竞争权 :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享有平等的竞争机会和权利,有权拒绝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如垄断、倾销、虚假宣传等。 知识产权

2025-05-19 会计考试

党内法规草案形成后

党内法规草案形成后,需经过审核、审议和批准等程序,最终以中央文件形式发布。这一过程包括以下关键步骤:前置审核、审议审批、发布程序 ,确保法规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1. 前置审核 党内法规草案在形成后,需由党内法规工作机构进行初步审核。审核重点在于法规内容是否符合**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否与现行法规存在冲突,以及是否具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前置审核,能够及时发现并消除草案中的问题

2025-05-19 会计考试

法审意见怎么写范本

‌法审意见是法律审查的专业结论文书,核心要素包括 ‌:‌事实梳理清晰 ‌、‌法律依据准确 ‌、‌风险分析全面 ‌以及‌结论建议可行 ‌。以下是结构化范本框架与撰写要点: ‌标题与基本信息 ‌ 直接标注“法律审查意见书”,注明审查对象(如合同/文件名称)、委托方、审查日期。例: “关于XX项目合作协议的法律审查意见(2025年XX月XX日)” ‌审查背景与材料清单 ‌ 简述审查目的(如规避风险

2025-05-19 会计考试

法律法规草案由谁起草

关于法律法规草案的起草主体,根据我国立法体制和实际操作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基本法律的起草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法典》)。 其他法律的起草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改除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二、国务院及部门 行政法规的起草权 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

2025-05-19 会计考试

法律草案的审议结果有哪些

法律草案的审议结果主要有​​提付表决、搁置、终止审议​ ​三种。这些结果反映了立法程序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确保每项法律草案经过充分讨论后得到合理处置。 ​​提付表决​ ​:审议成熟的法律草案将提交立法机关全体会议投票表决。若获得法定多数通过(如全国人大全体代表过半数或宪法修改的2/3多数),草案即成为正式法律。表决方式包括公开举手表决或无记名电子投票等。 ​​搁置​ ​

2025-05-19 会计考试

法院征求意见稿需要签字吗

​​法院征求意见稿通常不需要公众签字,但提交正式意见时需实名制并注明联系方式。​ ​ 关键点在于:征求意见稿本身是立法或司法程序的阶段性文件,其效力取决于后续正式发布;而公众反馈需通过书面或电子方式实名提交,确保意见可追溯性和有效性。 ​​征求意见稿的法律属性​ ​ 征求意见稿是立法或司法解释制定过程中的草案,用于公开征集社会意见,本身不具备法律效力

2025-05-19 会计考试

法律草案征求意见后多久实施

法律草案在公开征求意见后,通常需要经过进一步的审议、修改和表决等程序,才能最终实施。这一过程的时间长度因具体情况而异,通常包括草案的审议、修改、表决和公布等多个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法律草案在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或全国人大审议前,会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以实现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 实施时间的关键影响因素 审议阶段

2025-05-19 会计考试

中国人大网法律草案征求意见

​​中国人大网法律草案征求意见是立法机关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通过官网公开草案、多形式征集意见、反馈采纳情况等机制,确保立法科学性与民主性。​ ​ 自1954年宪法草案全民讨论以来,该制度已覆盖80%以上审议草案,累计收到公众意见超800万条,成为公民参与国家立法的核心渠道。其亮点包括​​30天公示期保障充分参与​ ​、​​线上线下多渠道提交意见​ ​,以及​​意见采纳情况公开反馈​ ​

2025-05-19 会计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