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在推行变法初期创作的经典诗作,通过描绘春节除旧迎新的热闹场景,巧妙寄托了他对改革事业的坚定信念与乐观期许。全诗以“爆竹”“屠苏”“新桃换旧符”等民俗意象,既展现了传统节日的喜庆氛围,又暗喻变法革新的时代主题,成为王安石政治抱负与文学才华的集中体现。
王安石创作此诗时正值其政治生涯的关键转折点。1068年宋神宗召他“越次入对”后,他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次年新春目睹民间辞旧迎新的盛况,联想到变法带来的社会新气象,遂以诗言志。诗中“春风送暖”既是对自然节令的写实,也暗含对新政如春风化雨的期待;“总把新桃换旧符”更直白呼应其破除旧制、推行新法的改革理念。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北宋积贫积弱的时代困境密不可分。面对财政危机、外敌侵扰等问题,王安石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的变革主张。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的恢弘画面,既是对民生改善的愿景,也折射出他试图通过青苗法、免役法等举措重塑国家命运的决心。这种将个人政治理想融入传统节俗的写法,使作品兼具文学美感与思想深度。
作为春节诗词的典范,《元日》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其价值不仅在于生动记录宋代年俗,更在于展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文以载道”的传统。王安石通过四句二十八字的凝练表达,完成了一次对改革精神的诗意礼赞,也为后世理解北宋熙宁变法提供了独特的情感注脚。每逢新春重温此诗,既能感受穿越千年的节日喜悦,更能体悟变革者“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赤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