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明令禁止在法定节假日进行催收行为,2025年最新政策明确将节假日、深夜催收列为“骚扰性催收”,情节严重者需承担刑事责任。核心限制包括:催收仅限工作日8:30至18:00,每日频率不超过1次,每周不超过3次,且法定假日、双休日及夜间(18:00至次日8:30)全面禁止催收,违者将面临高额罚款或吊销资质。
-
法定节假日催收的违法性
国家法定节假日(如春节、国庆等)及公休日(周末)均禁止任何形式的催收活动。若催收方在此时段通过电话、短信或上门施压,债务人可直接举报。政策特别强调,深夜催收或节假日高频骚扰可能触犯《刑法》,例如非法拘禁或侵犯隐私等行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
合法催收的时间与频率边界
即便在工作日,催收也需严格遵循“合理时间”原则:每日仅限8:30至18:00之间,且需控制联系次数。例如,连续拨打电话、一天内多次短信提醒等行为均属违规。债务人若遭遇超频催收,可保留录音、截图等证据向监管部门投诉。 -
如何应对违规节假日催收
若节假日收到催收通知,建议立即拒绝沟通并记录对方信息(如公司名称、工号)。通过官方渠道(如银保监会或公安机关)提交证据投诉。对于威胁、辱骂等行为,可直接报警处理,法律明确禁止催收方联系债务人亲友或泄露其隐私。
总结:债务人需明确自身权益——节假日催收违法,且催收方必须遵守时间与频率限制。遇到违规行为时,主动**是关键,同时建议优先通过法律途径(如协商还款计划或法院诉讼)解决债务纠纷,避免激化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