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预算采购整改报告的核心在于通过制度完善、流程规范和透明化管理,解决采购活动中因预算缺失导致的合规风险与效率问题。 其整改重点包括强化预算约束机制、优化采购审批流程、建立动态监督体系,并确保整改措施可量化、可追溯。
-
制度完善是基础
针对无预算采购问题,需修订《政府采购管理办法》,明确“无预算不采购”原则,将预算编制与采购计划强制挂钩。例如,某市通过预算一体化平台与采购系统数据对接,实现采购申请自动校验预算额度,从源头杜绝超支风险。建立例外情况分级审批制度,对突发需求需经财务、审计等多部门联合评估。 -
流程规范是关键
整改需细化采购全周期操作标准:事前需提交《无预算采购必要性说明》并附替代资金来源证明;事中要求公开比价记录,避免单一来源采购滥用;事后强化合同备案与支付审核。某单位通过引入电子化采购台账,实时追踪每笔采购的预算匹配状态,使违规操作无处遁形。 -
监督问责是保障
建立“审计+纪检”双线督查机制,定期通报整改进度,对反复出现问题的部门约谈负责人。典型案例显示,某开发区将无预算采购整改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整改完成率直接关联部门评优,推动问题解决率从60%提升至95%。
无预算采购整改不是一次性任务,而需通过常态化管理将合规意识融入组织文化。建议每季度开展“回头看”,利用数字化工具固化整改成果,最终实现采购效益与风险控制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