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正通过多部门联合执法、细化监管标准、严惩违规行为等措施,全面加强校外托管机构整治,重点打击无证经营、安全隐患、隐形学科培训等乱象,但并非“一刀切”禁止合规托管服务。
-
强化跨部门协同监管
教育、市场监管、消防、卫健等部门联合开展常态化检查,建立动态管理台账,重点排查消防安全、食品卫生、收费合规等问题。例如,福州将托管机构纳入家政服务监管范畴,江西明确14个部门的职责分工,形成“登记-检查-执法”闭环。 -
明确安全与经营红线
托管场所严禁设在地下室、工业厂房等高风险区域,生均面积需达3平方米以上,且须配备消防物联网和24小时监控。不得开展学科培训,不得一次性收取超3个月费用,从业人员需通过违法犯罪记录筛查。 -
分类处置违规行为
对无证机构依法取缔,隐患问题限期整改;对“隐形变异”学科培训按《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顶格处罚。长沙等地推行“黑白名单”制度,违规机构信息纳入信用公示系统。 -
引导行业规范化发展
多地出台托管机构合规指南,简化非营利性机构登记流程,鼓励购买商业保险。常州要求托管协议明确退费规则,海南规定住宅不得用于托管经营,推动行业从“量”向“质”转型。
家长选择托管机构时,应查验证照、安全记录及收费标准,优先选择纳入政府“白名单”的机构,并通过12315举报违规行为。国家严管旨在保障学生安全,而非否定托管服务的民生价值。